第694章 惊喜_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
笔趣阁 > 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> 第694章 惊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94章 惊喜

  庄妃逃走时,本来准备带上玉玺的,可皇后哲哲却留个心眼。

  她认为孤儿寡母失踪,明军可能并不会太在意,毕竟大清已经亡了。

  可带走玉玺情况却完全不同,为了找到玉玺,明军肯定把盛京翻个底朝。

  这样会大大增加她们逃走的难度,还有就是带上玉玺很不安全,就算逃出盛京,以后玉玺也会给她们带来灾难。

  于是在匆匆逃走时,哲哲故意遗漏装有玉玺的包裹,这件事庄妃布木布泰并不知情,她现在还以为玉玺被明军抢走了。

  看到玉玺时,朱慈烺也很惊讶,急忙接过玉玺翻看两遍,见是一块完整的玉石做的,上面还刻着皇帝之玺。

  他冷笑一声,抬手把这所谓的传国玉玺狠狠摔在地板上:

  “啪……”

  朱慈烺的臂力极大,一声巨响传出,玉玺被朱慈烺摔的四分五裂……

  虽然玉石质量很好也很珍贵,可这玩意又不能买卖,大明更不会收藏建奴玉玺。

  朱慈烺不会允许建奴的玉玺存在大明宫中,只有摔碎它。

  其他人并不知道是假玉玺,看到神武皇帝居然把玉玺摔碎,他们都吓一跳,崇祯太上皇也投来不满的目光,急忙道:

  “皇儿……”

  朱慈烺知道太上皇什么意思,他摇摇头道:

  “父皇,这块玉玺是假的,上面刻字乃是皇帝之玺,并不是李斯刻的那几个字,而且没有缺失一角,更无金镶玉!”

  崇祯当然知道大明没有得到传国玉玺,开始他也以为玉玺是真的,所以看到朱慈烺摔玉玺,他心里很不爽。

  听到朱慈烺是假玉玺,崇祯没有再话,他上前捡起玉玺碎块仔细看了看,果然没有看到李斯刻的八个字。

  崇祯这才放心,不过心里还是感觉可惜了,虽然是假玉玺,但毕竟是块价值连城的好玉!

  据元朝灭亡时,元顺帝带走了玉玺,洪武大帝并未得到玉玺,元朝的传国玉玺到底来自何处,也许只有忽必烈知道……

  后来皇太极灭林丹汉后,他从林丹汗那里得到传国玉玺,就是今日朱慈烺看到的这块玉玺。

  当朱慈烺看到建奴这块玉玺时,他已经知道,皇太极并未得到真正玉玺!

  因为这块玉玺,并非历史上真正的传国玉玺乃是一个赝品!

  传国玉玺的前身,是着名的和氏璧。

  公元前689年,有位叫卞和的楚国人,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珍贵的玉石,他知道这是无价之宝,就把它献给楚厉王。

  不想楚厉王认为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山石,看都没看,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。

  武王即位后,卞和又带着那块玉石前来进献,武王大怒,又带着以前的破石头来欺君,二话不砍掉了他的右脚。

  文王即位后,他又来了,文王就觉得比较奇怪,暗叹这人如此执着,可能真是宝物。

  于是下令切开看看,刚切开一角,就发现里面异光闪烁,果然是稀世珍宝。

  文王把它命名为“和氏璧”,成就一段千古佳话。和氏璧,也成了“下所共宝”,一直被收藏于楚国宫郑

  三百年后和氏璧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,落入赵惠文王手中,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。

  他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,当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到秦宫时,秦昭襄王却食言了,于是有了完璧归赵的典故

  后来,秦始皇横扫下,一统六合,和氏璧自然归于秦宫。

  秦始皇登基后,为显示皇权和空前的功绩,命令丞相李斯把和氏璧打造成了玉玺,上刻“受命于,既寿永昌”八个大字。

  表示自己当皇帝是受命于,而玉玺也作为皇帝的象征,会一代代传下去

  秦始皇死后,秦朝爆发了大泽乡起义,刘邦率先进入关中,子婴投降,秦朝灭亡,传国玉玺自此传给汉朝。

  王莽撺汉,向汉孝元太后索要时,汉孝元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,国宝被摔得缺了一个角。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,但自此留下瑕痕。

  再后来,大家熟知的三国中,长沙太守孙坚征讨董卓时,在洛阳城南甄宫找到了这枚传国玺。

  最后这块玉玺又落入曹操手中,曹氏魏国没落归于晋,从这以后传国玺不断易主。

  一直到唐代,唐高祖李渊得到传国玺后,把玺改称为宝。

  传国玺最终在历史上失踪是在五代。

  唐末,下大乱,朱全忠废唐哀帝,夺传国玺,建后梁。

  公元923年,李存勖灭后梁,建后唐,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。

  而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的皇帝就是李从珂,当李从珂和后妃登玄武楼积薪自焚后,神秘的传国玉玺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

  从此之后,无论是宋朝,元朝,明朝,都不曾放弃对传国玉玺的寻找。

  传国玉玺作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,也成为无数人寻找的目标,堪称华夏第一国宝。

  摔碎玉玺后,朱慈烺的目光立即被手中几封书信吸引。

  他没有丝毫犹豫,立即从信封里抽出书信观看,当看到书信内容后,朱慈烺顿时如获至宝,笑呵呵把书信收起来。

  这几封书信暂时不会让第二个人看到,朱慈烺相信未来某一肯定会用上。

  这几封书信乃是皇太极和现任衍圣公孔胤植来往书信,朱慈烺正愁不知道如何收拾孔家,等于打瞌睡时,建奴却送来枕头。

  为了防止孔家得到风声,朱慈烺暂时只能把书信收起来,准备再收拾孔家再拿出来。

 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,孔家不是能随便动的,就算是猛如朱慈烺,他也不敢轻举妄动,至少崇祯这道坎都过不去。

  ……

  抄家行动一直进行到黑,为了银子,将士们点着火把继续搂银子,看着眼前黄白之物,他们都感觉不到饿……

  朱慈烺本来准备给将士们庆功,看到色已晚,他决定先抄家,过两再为将士们举行庆功宴。

  黄德功,孙应元,曹变蛟,卢象升,杨国柱,金国凤等将领查抄都很顺利,偶尔遇到一些反抗,立即被斩杀殆尽。

  一车车金银财帛运往建奴皇宫,建奴贵族查抄总额用白银计算,大约达到两千多万两银子。

  加上前面建奴国库五千多万两,这次获得七千多万两银子,加上黄金和珠宝首饰布匹等,价值绝对超过九千万两银子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0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0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